[摘要] 提起房地产市场,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高房价”、“日光盘”等词汇。由于某些城市的部分商品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导致很多人提起房价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数量庞大的保障性住房。事实上,近年来,各级 加大了对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棚改房等的建设力度和供给水平。
三看
调控是回归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的宏观调控手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是今年3月30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5部门,联手打出降低二套房个贷首付比例、降低公积金贷款首套住房首付比例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楼市升温迹象更为明晰。据此,有舆论认为此轮宏观调控是在救市。
不可否认的是,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的变化与政策调整间的关系密切。但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迎来了一个重大变化。整体而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大致平衡,告别了过去总体短缺、供不应求的阶段。因此,才有了很多市场人士做出的一个判断——房地产行业从 时代进入白银时代。
阶段的变化,也带来了政策的变化。如果仔细梳理近些年来的文件、政策,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字眼少之又少,近乎销声匿迹。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国今后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向,是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有关房地产市场的“330新政”出台之后,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 都表示,新政不应视为救市,而应当被看做是应有政策的回归。也就是说,过去为了遏制 投机性需求,防止房价在一些城市过快上涨而出台的政策, 是一些 色彩比较浓厚的“限购”、“限贷”等政策,在阶段改变之后,已根据不同情况,逐步放开,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
事实上,早在2014年9月30日,央行、银监会就出台放松“二套房贷”的政策。从去年至今年,我国公积金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今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门又要求放宽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
一系列政策表明, 宏观调控的目的,既不是为救市,也不是为了所谓打压房地产市场,意在逐步淡化调控的 色彩,更多地让市场在房地产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