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市内六区楼市起步较晚的板块,河北区借力地铁大放异彩,人气与房价共同飙涨,产品也从曾经以北宁湾为代表的刚需向低密度改善型转变,市区房产保值性也逐渐显现。能体现这一点的是,2014年河北区成交均价20131元/平方米,较去年上涨31.29%,是市内六区商品房单价上升幅度大的区域。
市内六区楼市起步较晚的板块,河北区借力地铁大放异彩,人气与房价共同飙涨,产品也从曾经以北宁湾为代表的刚需向低密度改善型转变,市区房产保值性也逐渐显现。能体现这一点的是,2014年河北区成交均价20131元/平方米,较去年上涨31.29%,是市内六区商品房单价上升幅度大的区域。
48名——受访者多为该区居民
记者通过现场发放问卷和手机端问卷的方式开展,现场问卷比例达65%以上,共有38位市民接受了记者的调查。他们的年龄分布在18岁至63岁不等,但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仅有6人,35至55岁的受访者占据了大多数。他们多数为在河北区当地居住的居民,职业包括私营店主、公务员、中学教师、文员、医生、护士等,行业涉及面很广,也包括几位退休人员。其中,有13位是在意式风情街上经营餐厅和商铺的私营业主,10位是一家医院的医生和护士,8位是一家投资公司的文员和财务人员,7位是某中学的教师,6位是某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另有4位是退休人员。
选择13位私营业主参与调查,是因为包括意式风情街在内的旅游资源一直是河北区的重点发展项目,素有“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河北”之说。而意式风情街上的这些餐厅和商铺因其品位之高获得了全市乃至游客的高度赞扬。可以说,这里集中有大量创业人才,他们的购房意向代表着天津中青年人中有购房实力的,尤其是具有购买改善型住房实力的消费者的态度。另一方面,众多各行各业的人参与本次调查,且多数为河北区的本地居民,是因为这一区域的居住习惯直接影响购房行为。他们购房的态度,尤其是购买改善型住房的意愿,也能反映出改善型住房需求是否真的达到较高占比。
65%——改善需求以新房为主
此次调查的受访人群多数为河北区本地居民,且年龄结构丰富,很少存在没房可住的情况,就连租房居住者占比也不多。因此记者在调查前预计,购房意愿不会过于迫切。然而在“近期是否有在河北区购房的打算”这一问题中,让人惊讶地出现了58%的肯定回答,多达28人,虽然仍有20人明确表示今年不会购房,但此结果仍然令人惊讶。要知道,2014年河北区成交总面积211949.6平方米,较2013年减少31.47%,但在成交均价方面,2014年天津河北区成交均价20131元/平方米,较去年上涨31.29%,是市内六区商品房单价上升幅度大的区域。价格涨幅大,成交面积大量萎缩,却仍有这么多人计划购房。
“如果在河北区买房,是新房还是二手房”这一问题中,73%的受访者选择了新房,达到35人。这一结果可能也受到了上述原因的影响,由于受访者多数不缺房住,因此在购房计划中,更愿意从老社区搬入新社区。这也从说明购房者对于改善型住房的需求更集中在新房,认为二手房中可供选择的改善型住房有限。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河北区偏北的一线区域远离繁华的商业区,隐藏着大批团簇的老旧社区,虽然没有大型娱乐休闲设施,但生活必备无一不有,并非不具备改善型居住的条件。而新建楼盘却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老旧社区共同生存。在河北区的蜕变与成长中,环境的彻底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短时期内,新与老注定要互相磨合共生,终形成一个全新的河北区。
在“全款还是贷款购房”这一问题中,有60%的人选择了贷款,达29人,仍然占据多数。但选择全款的居然高达40%,有19人之多,这在其他区域的调查中很少出现。虽然2015年3月出台的降息政策能为房贷“减负”不少,加之各大银行推出的利率打折优惠,仍在吸引更多消费者贷款购房,但意式风情街的创业者们显然“不差钱”。
45%——150平方米才算改善
“计划购买多大面积房屋”一题中,答案真正体现出了河北区居民对改善型住房的需求。42%的人选择了120平方米以上的小户型,38%选择了150平方米以上的户型,而选择90平方米以上的为16%,选择90平方米以下的仅有4%左右。可以看出,对于改善型需求,120平方米几乎是低要求,许多人的标准在150平方米以上。记者在现场问卷采访中也得到反馈,许多选择120平方米的购房者只是迫于高房价和资金压力,如果实力足够,他们还是认为150平方米以上才算改善型住房。
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河北区大部分新开楼盘也都体现出满足市场改善型需求的特点。富贾花园、新兴·中山八号、中国铁建国际城二期、天津诺德中心、仁恒河滨花园、旺海公府等,每个楼盘都至少涵盖了住宅、公寓、洋房、LOFT、别墅、写字楼、商业中的两种,而不局限于普通的中小户型高层。河北区的这些改善型新盘卖到2万元/平方米已经不在话下,靠近海河沿岸的更不必说。
“计划付出多少总价购房”这一问题中,愿意为改善型住房付出资金的“不差钱”的购房者也不在少数。有超过27%的人选择了200万元以上,37.5%的人选择了150万元以上,23%选择了100万元以上,其他更高或更低的价格占比更少。这说明对于改善型住房的价格,购房者都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以2014年河北区20131元/平方米的平均价格计算,购买120平方米的住宅至少需要240万元以上,这与部分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差别不大。但考虑到选择150万元的选择者占比更高,房价与购房者的真实预期仍有差距,但相对其他区域较小。
有一题可以证明河北区房价与改善型需求的购房者心理预期相差不大,在“你认为2015年河北区的合理房价(单价)应该是多少”的回答中,66%的人选择了2万元以下,21%的选择了15000元以下,甚至还有16%的人选择了30000元以下,仅不到10%的人选择了10000元以下,其中,66%的购房者选择与2014年河北区20131元/平方米的价格接近。
60%——改善需求三室两厅
正是由于改善需求占比高,在“计划购买几居室房屋”这一问题中,有60%的受访者选择了“三室两厅”,有32%的人选择“三室一厅”,8%的人选择“两室一厅”,没有人选择“一室”房屋。
在“购房目的”这一问题中,结果印证了上述其他调查,有65%的受访者选择了“改善”这个答案,或许是受访者中年轻人较少,选择“婚房”居然只有25%左右,而其他选择占比更是微乎其微。
而在“计划在河北哪个区域买房”的问题中,由于以铁路为特色的河北区在人们眼中沉稳普通,亮点稀松,前几年兴起的意式风情街、天津站后广场板块成为河北区为数不多的代名词,百年中山路商圈、狮子林大街似乎已经成为该区繁华的地段,因此选择更多集中在上述几个区域。
在“为何选在河北购房”这一个多项选择题中,“居住习惯”再次印证了受访者的特点,高达75%。另外,地铁3、5、6号线对河北区新开楼盘有着强大的交通支撑,未来河北区将首先成为市内六区中轨道交通发达的区域,因此“交通便利”也有高达60%的选择。其他如“教育”、“娱乐”、“配套”等选择率相比其他区域明显偏少。记者走访也发现,上述几项目前河北区相比其他区域的确并无优势。
记者手记
吸引改善需求不能只靠海河
来到海河沿岸,河北区呈现出一张生动的面孔——天津之眼、海河碧波、码头游轮构成一幅城市水岸美景。海河沿岸新开发楼盘接连而生,这里再也不普通、不低调、不平淡。这些是吸引购房者在此购买改善住房的重要因素,但仅有这些显然不够。
在记者的印象中,铁路一直是河北区的性格特点,北站、北京铁路局天津办事处、铁路医院、铁路职工宿舍……但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铁路元素相反的是,河北区的商业氛围少之又少,可以说,购物中心、百货商场、星级影院等非常稀缺。
不过,目前河北区已经开始着手行动,如打头炮的北宁湾配套购物中心(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工,这将彻底填补北部中环地区一站式商业的空白。从记者踩盘的情况来看,河北区大部分楼盘几乎都含有商业配套,没有大型商业配套的,也至少会有商业性质的40年产权公寓。例如中国铁建国际城二期,含有体量类似津汇广场的地铁上盖商业;仁恒河滨花园,包含一个建筑面积27300平方米的聚源广场;天津诺德中心二期,规划有河北区大型体验式地铁上盖商业中心;而在去年年底开盘的旺海公府,其一期旺海国际广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据悉该项目将比肩大悦城。
由此可见,河北区依托城市综合体而落成的商业中心将会在未来1年至3年的时间内集体爆发。但由于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未来商业是否繁复兴旺,还不可过早下结论,一切都还需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